衡水金卷先享题·月考卷 2023-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[X]语文试题

衡水金卷先享题·月考卷 2023-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[X]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2024届周测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
【答案】①岑诗写的是在月光笼罩下处处可闻琵琶声的凉州城,透露出的是诗人的豪迈气概,表现的是和平安定的盛唐气象。②范词写的是日暮到深夜的边城,在悠扬的羌笛声中透露的是词人思家忧国的情愫,是萧瑟悲凉、战事频繁的情势。(七)阅读下面这首唐诗,完成13~14题。(8分)出塞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,马头冲雪过临洮。卷旗夜劫单于帐,乱斫胡兵缺宝刀。13.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2分)A.首句诗人不说其头盔铠甲、长短兵器,只言其腰带,色为金色,质为金属,紧束腰间,提携战袍,用笔简省,境界不俗。B.第二句写骑兵部队出征的场景。从“马头冲雪”四字可看出,大雪纷飞,唐军赴战之艰辛;骑兵队列,奔腾如潮,直赴敌阵,透出此战必胜的勃勃雄心。C.“卷旗”表明将军旗卷在旗杆上,悄然指向敌军兵帐;“夜劫”是说这次战斗是夜间突袭,可看出这场战斗是出其不意,奔袭敌营。D,这首诗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奔腾的气势外,还很注重语言的精美,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回忆的内容,酝酿诗情,勾勒形象。【答案】D【解析】“插入回忆的内容”错误。这里应是插入细节描写,诗中没有回忆的内容。14.请结合诗歌的内容,简要赏析本诗中的人物形象。(6分)【答案】诗歌塑造了英姿勃发、不畏艰险、勇往直前、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形象。①第一句用对衣着的描写,刻画出戍边将士们全副武装、神采奕奕的风姿;第二句“马头冲雪”的环境描写,以天气恶劣、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。②第三、四两句,“卷旗”的细节,写出将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;“乱斫”和“缺宝刀”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,也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、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。(八)阅读下面这首唐诗,完成15~16题。(8分)从军行张祜少年金紫①就光辉,直指边城虎翼⑦飞。一卷旌收千骑虏,万全身出百重围。黄云断塞寻鹰去,白草连天射雁归。白首汉廷刀笔吏,丈夫功业本相依。【注】①金紫:金印紫绶,唐宋的官服和佩饰,亦用以指代贵官。②虎翼:古战阵名。15.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2分)A.“金紫”暗示了少年的身份,“直指”“虎翼”既写出了少年的用兵,也衬托了少年的形象。B打败了“千骑虏”,杀出了“百重围”,展现出少年的勇猛,也流露出诗人对少年的赞美。C.“寻鹰去”和“射雁归”,都从侧面表现了少年的箭术高超,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。D.“从军行”本为乐府旧题,格律自由、不拘对仗,但本诗对仗工整,已深得近体诗的精髓。【答案】C【解析】“都从侧面表现”错误。“寻鹰”“射雁”是直接、正面描写,而非侧面。该句描写了少年在黄云弥漫的塞外射击雄鹰,在白草连天的大漠射雁,展现了少年虽在战争中,却雍容自适、英武不凡的英雄形象。16,本诗最后两句在情感内容上,与辛弃疾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中的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可怜白发生”有何异同?请作简要分析。(6分)【答案】同:两者都表达了报效国家、建功立业的渴望。异:前者表达的是少年满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。本诗尾联借少年之口,说大丈夫与建功立业本就相依,诗人宁可在边塞从军,也不愿在朝廷中担任文职,白首无为。后者则表达的是英雄垂暮、壮志难酬的悲叹。词人想要替君主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,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,但无奈“白发生”。二、语言文字运用(20分)(一)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17~19题。(9分)北京冬奥会开幕后,吉祥物“冰墩墩”受到广泛欢迎。,的熊猫穿上象征冰雪运动的冰晶外壳,面部被彩色的“冰丝带”环绕,既呆萌又富有科技感。·80·
本文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