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-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考试语文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2024届周测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。
1、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-2024学年高三3月联合语文试题
2、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高三9月份
3、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高三9月
4、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高三三月份
5、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高三三月
6、2023-2024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9月份
7、辽宁省2024名校联盟高三10月

词时,对意象的解读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移置,正是进入了此种境界。在此过程中,心中除了那轮明月之外,别无他物,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物我两忘进而物我同一的境界。人的心境亦随之豁然开朗,达到通彻透亮的境界。生命不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存在,而是有声有色、有血有肉,可感可触、可视可听的,具有可欣赏性的无限的美感。中华诗词浓烈的情感、丰满形象的意象、吟诵时带来的愉悦、审美中精神的自由与超越,都是一种生命状态的铺展与呈现。在心理疾病高发,特别是青少年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极端事例频发的今天,中华诗词除了其传统的美育价值外,其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,相信也会越发得到凸显。(摘编自斯静亚《中华诗词的生命美育价值探析》)1.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)A.只有具备“身体之能力”和“精神之能力”的人,才能成为“完全之人物”。B.生命是具有可欣赏性的美感存在,一切美育活动的根本在于对生命的审美。C.学习中华诗词需诵读玩味,尤其要学会吟诵,进而沉浸其中,并产生共鸣。D.真正的审美活动必须超越不自由心境的“我”,达到澄明、透彻的心灵境界。2.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)A.第一段提出美育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促进个体的情感解放和精神自由。B.第二段运用对比、引用等手法,阐述中华诗词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载体。C.文章列举“春”“江”“花”“月”等意象说明中华诗词是民族的生命积淀。D.第五段借孔子“乐”的心态和庄子“游”的境界说明什么是自由的审美世界。3.根据原文内容,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()A.美育可以使人的感情发达,精神自由是培养“身体之能力”的一个重要途径。B.中华诗词中的优秀诗句可以让人产生共鸣,疏导自我感情,坚定人生的选择。C.我们正是通过对中华诗词意象的把握才窥探到诗人生命情感的感悟。D.学习中华诗词可以有效杜绝青少年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极端事例。(二)实用类文本阅读(本题共3小题,12分)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下列小题。材料一:“养老产业”又称“老年产业”或“银发产业”,是由老年人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。国务院日前公布的《“十三五”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》指出,到2020年,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加到2.55亿人左右,老年人口数量及患有相关老年疾病的人群数量在不断增加,对于医疗需求与养老需求也会更加迫切。但目前市场上养老机构在收费和服务上的差距很大,消费水平决定了“一床难求”和“空置率高”的矛盾长期并存。
本文标签: